聲明:世界5A大會主席魏義光浙大心力課第95集,授權世界5A評級機構大美無度發(fā)布。作者原創(chuàng)、內(nèi)容所涉均有證據(jù),轉(zhuǎn)載須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
“欲動天下者,當動天下之心”,這是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的毛澤東,于1917年8月23日給同鄉(xiāng)好友兼老師黎錦熙的信中,面對中國幾千年的塵垢積弊,所發(fā)出的“改造自己,同時改造世界”的豪邁誓言。
同年,毛澤東寫的一篇作文《心之力》,震動了全校,被他的湖南一師老師楊濟昌打滿分100分,另加5分的超高分,成為1918年成立的新民學會成員心目中的經(jīng)典。毛澤東在千古雄文《心之力》中寫道:“宇宙即我心,我心即宇宙。細微至發(fā)梢,宏大至天地。世界、宇宙乃至萬物皆為思維心力所驅(qū)使。”“天之力莫大于日,地之力莫大于電,人之力莫大于心。”
向舊世界、舊中國宣戰(zhàn),毛澤東主張“若欲救民治國,雖百廢待興,惟有自強國民心力之道乃首要謀劃。”“改造中國與世界”的“大本大源”,毛澤東為什么認定“欲動天下者,當動天下之心”?
那時的中國正處于社會動蕩、新舊文化的激烈交鋒之中。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,然而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。1917年動蕩最為顯著的是府院之爭和張勛復辟。
所謂府院之爭,就是圍繞著中國是否應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(zhàn)以及如何處理與德國的關系而展開。黎元洪作為當時的總統(tǒng),傾向于保持中立。而段祺瑞作為國務總理,則主張加入?yún)f(xié)約國一方參戰(zhàn)。這一分歧背后,實際上是兩大政治勢力的較量。
日本在“府院之爭”上慫恿中國參戰(zhàn),以此加強對中國的控制。然而,美國并不支持中國參戰(zhàn),而是希望中國保持中立。在這種復雜的國際背景下,府院之間的矛盾逐漸升級。
段祺瑞為了實現(xiàn)自己的目標,他不僅親自游說反對參戰(zhàn)的議員,還組織軍隊和“各界人士”包圍了國會,并對國會議員進行了毆打和威脅。面對段祺瑞的壓力,黎元洪并沒有屈服,他利用段祺瑞向日本借款的內(nèi)幕,激起民憤,并借此機會免去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。
然而,段祺瑞并未就此罷休,他利用“辮帥”張勛的勢力,迫使黎元洪辭職。而張勛在段祺瑞的支持下,于1917年7月1日在北京重新?lián)砹⑶鍙U帝溥儀登基復辟,試圖恢復大清政權。這場復辟鬧劇持續(xù)了12天,在全國的一致聲討下,段祺瑞又決定反對張勛的復辟計劃,迫使溥儀退位。張勛逃進了荷蘭使館避難,而段祺瑞則借此機會再次擔任國務總理,實現(xiàn)了自己的政治目的。
“欲動天下者,當動天下之心”,如何動天下之心?這就是魏義光浙大心力課的任務。